首页
留言
壁纸
统计
更多
关于
Search
1
北京精雕浮雕学习笔记
3,276 阅读
2
北京精雕学习笔记2
3,162 阅读
3
嗨!这里是琴歌小站
2,710 阅读
4
折腾记录
2,386 阅读
5
关于《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哲学 自解1
2,093 阅读
碎碎念
学习
爱好
分享
登录
Search
标签搜索
阿德勒心理学
阅读
碎碎念
精雕
日记
黎明琴歌
累计撰写
10
篇文章
累计收到
7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碎碎念
学习
爱好
分享
页面
留言
壁纸
统计
关于
搜索到
2
篇与
阿德勒心理学
的结果
2022-01-18
关于《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哲学 自解2
很多时候我们向他人诉说时都是以“我是什么什么性格我就这样了改不了了”。来给自己不变的性格下定义。性格真就不会改变吗?面对世界的勇气性格可以改变,越是年轻越容易改变。性格一词也许给人一种不可改变的感觉,如果将其称谓改为“世界观”,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解释“我眼中看到的这个世界是极其复杂的,充满不信任不好的,即我有一个悲观的世界观”。所谓世界观也就是看待事物的方式,当你打破重塑自己固有的思维时也就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越年轻越容易改变。在成长过程中青春期到青年阶段(大约14周岁~30周岁)正是个人人格三观的塑造阶段。一旦超过这个阶段的人三观会被慢慢定型很难在改变。你人生的决定在此时此刻,世界因你而不同,所以想要改变的年轻人该行动起来了。“要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其实世界所有人都生活在自己各自主观的世界,也就是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家庭环境等各种因素造成每个人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同,人的性格不同,理解不同。即人与人之间是不能完全理解对方,对人待物时就难免会造成互相的理解偏差。可能会发生争执以及因为意见分歧而大打出手。那么:既然在人际关系中必定会受伤那就逃避吧!不和人来往不参合到亲密关系中。怕得罪别人,怕别人不高兴,怕被人伤害就一个劲迎合别人讨好别人你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欢做为社会型生物,人必定是要与社会接触才能生存,且这是必然经历的课题。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你拥有其独特的美。所以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也不需要迎合别人。做好自己就行,不被别人的看法束缚。不轻易否定自己,作为人,被讨厌便就是自由。所以拿出你的勇气来被别人讨厌吧!
2022年01月18日
1,78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2-01-14
关于《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哲学 自解1
最近读到一本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本书以一个特殊视角,以一个小伙拜访哲人与其辩论对话体形式来说明主张一个令人震惊的道理“世界极其简单,人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得幸福”。起初我也和文章中的青年人一样,完全不相信哲人说的话,因为它太特别了,否定因果关系论,有些违背大多数人的常识。随着深入的阅读,自己的疑虑于困惑逐渐开始消解,并开始信任这一点。非常感谢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不少的心结。接下来就是我对这本不可多得的个人启发书的内容进行自我总结和归纳:引言:世界极其简单,人可以改变不管过去怎样,世界上所有人都可以获得幸福快乐并且随时可以。人生也是一样很简单。一,阿德勒心理学是一种哲学(也是注重于自我改变的个体心理学)1.心里创伤并不存在。我刚听到这句话时心里憋着一肚子火气,心理创伤不存在?那么为什么会有创伤性应急障碍?之前受到过的伤害没发生过?你是否定了我之前屈辱的人生?那历史是什么?中国建国之前的鸦片战争侵华战争又是什么?因为童年受过的身心伤害背叛造成现在我这种自卑内向性格的情况又算什么?我真就无法接受且无法理解,“因为怎么怎么样所以这事情就发生了。”不是人之常情的因果关系事件吗?我不愿再三,硬着头皮读下去。本书解答到:人不管在以前经历过什么,都对现在的当下自己没有任何关系。过去发生的事情的影响取决于自己赋予给它的意义。突然感觉好受震撼,我是一名社交恐惧的人士,和文中主人公的朋友有点像,不过我会强迫自己与人交流,但总是会很不自然,会紧张,但是听了目的论,然后再想想自己,突然发现可能我以前一直想寻求医生,药物帮助其实是对自己内心的逃避,或许我该正式自己的恐惧的目的,梳理这个目的,把这个目的放下,从而放过自己。2.关于目的论的解读本书中一直强调不要用因果论:(因为怎么怎么样,所以造成这样的事情)用阿德勒心理学中的“目的论”来反向解读:比如:因为以前小时候爸爸打过我所以造成了到现在我们父子关系就一直不好(因果论)先有心里有一直不想和爸爸和好的这个目的,然后就把爸爸打我的那段记忆搬出来(目的论)初一看是不是很费解,不找开始的原因就直接倒过来说是自己有不想改善关系的目的所以才没和父亲和好。这种论调真是不太好理解,和自己以前所知道的道理是反着来的。为什么会是这样?是这本书胡说八道?当理解后本书中的看法是: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我们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过去。一直用原因论来说明“因为怎么样所以怎么样”就会一直纠结过去的问题无法走出。也就很难解决心里矛盾的问题。如果用目的论的角度来说明将会改变自身对事物的看法(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同角度解决不了问题就换个角度方式去解决)从而使自己眼前看到的世界也会开始改变。
2022年01月14日
2,093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